4户企业均为省属重要骨干企业,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均主业相近,通过强强联合,进行同类产业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转型升级,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山西3月发布通知,对太原、临汾等地进行4.3米及以下焦炉的淘汰及焦化产能压减。上半年疫情影响项目施工进度,新产能投放时间预计延后至四季度。
长江今年第一号洪水可能于近期在长江上游形成。需求端受天气变化影响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生铁累计产量为35598.6万吨,同比增长1.5%。之后,原料供应和焦企开工恢复,焦炭现货价格连续5轮提降。供给端关注政策执行力度今年15月,国内焦炭累计产量为18784万吨,同比下滑2.8%。短期内,高利润刺激焦企生产,而黑色终端需求在梅雨季有所回落,焦炭价格存在回调压力。
下面来分析下半年对焦炭产量影响较大的省份山东、江苏、山西、河北的产出情况。此外,目前焦钢利润失衡,平均超过400元的吨焦利润也造成焦炭价格上行驱动减弱。要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强化风险管控,下一步严格按照风险分级管控要求,细化风险管控措施,大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切实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信息报送,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汇报,严禁瞒报迟报。对存在重大隐患仍然组织生产、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等蓄意违法生产的,要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严格对标《规程》《细则》《办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突出抓好三限三强一矿两面三刀等措施落实,山东煤矿安监局下一步将出台冲击地压矿井岗位责任制、规范冲击地压评价办法、严格冲击地压能量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整治开拓开采布局不合理问题等8项措施,各企业要抓好贯彻落实;强化一通三防管理,做到通风系统合理、可靠,高度关注气候变化下的瓦斯涌出情况,坚决做到瓦斯零超限、煤层零突出等。扎实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及时发挥调度中心指挥枢纽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检查、维护梯子间等安全出口,确保安全畅通。近日,记者从山东煤矿安监局煤矿事故警示教育暨法律宣讲会获悉,今年下半年,该局将采取多项举措,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刻汲取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煤矿事故教训,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查漏补缺、改进提升;树立看不到风险、想不到风险就是最大风险的理念,既要严防黑天鹅风险,又要严防灰犀牛风险,还要当心蝴蝶效应,及时化解防范采掘接续紧张。下一步将与山东省能源局联合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2022年,实现全省煤矿智能化开采煤炭产量达到40%以上。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山东煤矿安监局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扎实开展行动,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是今年的重点,狠抓活动开展。山东煤矿安监局始终把打非治违,特别是打击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执法重点,贯穿全年执法工作始终。强化重大灾害治理。
研究对企业已经自查出的隐患不行政处罚等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杜绝违规行为。山东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山东煤矿安监局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抓紧补齐短板,消除薄弱环节,做好防大汛、抗大险的准备,突出科学化、实战化演练,提高应急演练实效;与气象、水利、电力等部门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一律停产撤人;全面开展汛期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煤矿双回路供电安全可靠及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山东省矿山应急电源配备规定》,立井深度超过800米、单班作业超过600人的,如果没有直通地面的斜井,无自备电厂的,必须配备固定应急电源。
下一步,该局将调整省局、分局执法重点,对灾害威胁严重、安全管理滑坡等重点企业和重点煤矿,组织全局力量集中监察。及时选树在采掘运各系统、薄中厚各煤层、多系统融合等方面科技强安的典型矿井,总结经验,率先建成一批100人以下无人(少人)智能化矿井;认真总结智能化建设理念、技术攻关、装备引进、人才培养、重奖重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更多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严格落实《山东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到今年年底,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开采,冲击地压矿井新安装的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现智能化。
山东煤矿安监局要求严格执行矿领导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紧盯重点矿井、不放心矿井、安全薄弱矿井,持续保持暗查暗访和现场检查力度,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停产整顿和联合惩戒等手段,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和风险管控,形成隐患责任倒查常态机制目前,已经进入三伏,需要关注后期需求释放力度。高煤价与电厂和二港高库存矛盾逐步增大,短期内,现货面临较大下跌压力。此外,在净调入量增加的情况下,环渤海港口库存继续增加。其次,大型煤炭企业的月度长协价格是570元/吨,而一旦市场煤价格跌至570元/吨以下后,在性价比上开始占优,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原因如下:首先,环渤海港口存煤增加,到港拉煤船舶却在减少,交易量很少,而新一轮抢运尚未到来,压迫本周煤价继续下跌,预计本周煤价跌幅在15元/吨左右。预计港口煤价继续下跌,有望跌至570元/吨以下水平,进入绿色区间。
之前一段时间雨水缠绵、显著偏冷的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地全部被高温收入囊中,届时,从海南到江浙沪等地,都将开始炙烤模式的高温天气。产地煤价下跌,对港口煤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价。
并借助市场回暖、需求增加,在八月份,恢复上涨步伐。叠加雨后,基建等项目陆续开工,电厂日耗有望升至高位,带动煤炭需求转好,因此,此次煤价下跌的空间和时间有限。
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产地煤价一路上涨,鄂尔多斯5000大卡煤炭价格从215元上涨至310元/吨,涨幅将近100元/吨。从本周一开始,产地煤炭价格出现下跌,大同、朔州、榆林、鄂尔多斯等地煤炭价格出现1-3元/吨的小幅回调,从而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上涨行情。港口煤价从7月7日开始下跌至今,已经下跌了17元/吨,预计此轮煤价会跌至560-570元/吨后,企稳止跌。由于卖方出货困难,下游压价还盘,加上产地部分矿煤价下调,港口市场下行,部分卖方出货意愿较强,继续降价销售,5500大卡主流报价578元/吨,5000大卡主流报价522元/吨。
截止7月21日,环渤海十大运煤港口合计存煤2332万吨,较月初增加118万吨。尤其江南、华南地区刚刚告别暴雨,又将进入焖蒸模式。
再次,南方出梅后,南方高温范围将扩大,民用电负荷提高。下游方面,近期华中、华东等地降雨偏多,水电发力明显挤压火电用煤需求,且叠加水泥等行业弱势运行,煤炭消费偏弱
其次,内蒙古东部区煤炭产能释放受限,弥补东北区域煤炭采购需求,鄂尔多斯煤炭调入东北区域煤炭量增长明显,自今年2月份以来,呼铁局调入东北区域煤炭销量由每周10万吨以下增长至每周20万吨以上,且汽运发往东北区域销售量已突破今年峰值为120万吨,也为历年最高水平。此外,鄂尔多斯地方煤矿公路日销量始终保持在110-120万吨之间,较同期水平偏低50万吨左右,在当地供给偏紧的背景下,即便是高调出的市场背景下,园区库存水平也很难增长。
其中,鄂尔多斯煤炭销量3.08亿吨,同比下降0.55亿吨,同比降幅15%。7月份正是迎峰度夏的煤耗高峰时期,但恰逢近期降雨天气促使天气降温,煤耗水平不及预期呈现不温不火,下游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延长抑制采购情绪。首先,产地市场煤化工发展如火如荼,煤炭消耗水平保持持续增长。内蒙古区域煤炭产量为4.7亿吨,同比下降0.46亿吨,降幅达8.8%。
但各区域增量不均及供需匹配时间错位仍导致市场煤价的大幅波动。鄂尔多斯产地区域性需求减不减?近几年来,煤炭产量进一步向主产省集中,除调出港口方向外,产地外运直达及就地转化销售也保持稳中有增的运行趋势,在供给偏紧格局之下,市场分化采购对产地价格的支撑效果也进一步凸显。
从常规监测的多个鄂尔多斯物流园区发运情况来看,自6月份开始,发运量回升,同比增幅转正,增长超过50%,而同期库存量保持下降趋势,进入6月份后始终位于100万吨以下水平;截止上周,库存量降至50万吨,处于历年来最低水平;低位库存量形成因素主要是由于调入不足占主导因素。产地煤炭价格涨势衰退近一周以来,港口环节贸易价格指数呈现出止涨转跌态势,截止7月21日,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5500K参考价格为578元/吨,较前期高点下降14元/吨,受下游市场消极采购及观望情绪传导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地煤炭价格上涨热情,上涨程度也出现衰退。
鄂尔多斯产地铁路发运迅速回升,呼铁局从6月初(每日发运20万吨左右)增长至月末峰值(每日发运34万吨左右),增幅达70%。从主要煤炭产区来看:1-6月份,新疆区域煤炭产量同比增长0.18亿吨,其增量由于疆煤外运区域较为局限,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受限。
顶: 46538踩: 742
评论专区